高考的硝烟渐散,校园里的紫薇绽放出火红的花朵,如云霞般映照着学校今年高考丰收的喜悦。在仙桃一中暑期集会的发言台上,语文教师欧阳汇林老师的目光掠过台下凝神专注的同事们,三年前那个揣着忐忑踏入校门的青涩身影,仿佛与此刻沉稳自信的她悄然重叠。她的发言,并非功绩的简单罗列,而是一段关于教育初心如何在这片沃土中生根、抽芽、最终向着阳光奋力伸展的成长叙事,字里行间流淌着对语文教育事业的赤诚热爱。
青蓝相接:前辈掌灯,照亮教学迷津
回望起点,欧阳汇林老师坦言,初登讲台的自己,“一份完整的教案要改五六遍”,语文教育的汪洋,让她这叶新舟有些茫然。然而,幸运的是,语文组的前辈们,如经验丰富的引航员,为她点亮了灯塔。
每周的教研活动,成了她汲取养分的源泉。组长黄彩容老师,仿佛一位耐心的解语花匠,将教学的奥秘细细拆解:如何将佶屈聱牙的文言文化作清泉,流入学生心田,怎样帮学生在现代文阅读的密林中梳理出清晰的逻辑路径?考前如何用春风化雨般的话语,抚平少年心中的焦灼褶皱?
这些源于实战的“真经”,远比教科书上的理论更鲜活、更直接,如同前辈们递来的拐杖,支撑着她避开了许多新教师可能跌入的“深坑”。办公室里,前辈们伏案疾书的专注身影;评课会上,那坦诚相见、一针见血的剖析话语——这一切都让她深刻体悟到:语文教学的底气,并非孤芳自赏的独奏,而是源于“一群人一起琢磨”的温暖共鸣。这“青蓝相接”的传统,正是学校为青年教师铺设的坚实基石,也是语文教学改革中,知识薪火相传、经验迭代更新的生动写照。
俯身倾听:以生为本,激活课堂生命
教学之路并非坦途。三年前,接手一个历史类班级与一个物理类班级之初,欧阳汇林老师也曾遭遇“滑铁卢”。同样的教案,同样的激情讲解,换来的却是学生迷茫的眼神和“记不住重点”的反馈。这冰冷的落差,像一盆冷水浇醒了她:教育的核心,从来不是教师倾泻了多少知识,而是学生真正吸收、内化了多少养分;语文教学的改革,其灵魂在于真正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成长轨迹。
她开始反思,开始俯下身来,倾听花开的声音。她发现,活泼外向的历史类班与沉稳内敛的物理类班,如同两片截然不同的土壤,需要不同的耕耘方式。于是,她尝试以促进学生素养发展为中心进行“精准滴灌”。课前小测成为探路的罗盘,精准定位学生的知识断层。面对历史类同学那旺盛的表达欲,她巧妙设计“任务型”互动:分组辩论唇枪舌剑,情景剧表演活色生香。她清晰地记得,当学生们将《雷雨》中复杂的人物纠葛搬上讲台时,那投入的神情、鲜活的演绎,不仅让文字跃然眼前,更让情感的激流在课堂中奔涌。那一刻,语文不再是冰冷的符号,而是可感可触的生命律动。
而对于相对沉默的物理类班,她则学会了“放低门槛”与“耐心等待”。通过真诚的谈心,她触摸到孩子们心底的怯懦——怕说错。于是,她将宏大的问题拆解成易于拾级而上的小台阶。一个鼓励的眼神,一句“这个角度很独特”的肯定式追问,取代了生硬的评判。渐渐地,坚冰融化,那些低垂的头颅抬了起来,细小的声音开始在课堂上响起。
欧阳汇林老师深知,无论是热烈的表达还是羞涩的尝试,核心都是让学生感受到——“我的声音被听见,我的思考有价值。”这种基于学情、尊重差异的探索,正是她践行“以生为本”教学理念的生动注脚,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滋养个体生命成长的苗圃。
同舟共济:压力共担,教育是彼此照亮
高三的征程,压力如影随形。欧阳汇林老师也曾被学生模拟考成绩的波动所困扰,为个别掉队的孩子心急如焚。她坦言,教师的焦虑如同涟漪,极易传递给学生。然而,她并非孤军奋战。年级组,成了她坚实的“缓冲带”和温暖的“避风港”。
高中部副校长杨俊杰老师,在班科联系会上宽厚的话语,那句“有什么处理不了的事随时来年级办”,让她明白:教育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负重独行,而是一群人的同舟共济。这份来自组织的托举,让她倍感安心。更让她感念的是班主任王海明老师。当师生间出现微妙裂痕时,是王老师化身沟通的桥梁,春风化雨般弥合分歧;是他时常在班上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,为她的教学扫清障碍,让语文的根系更深地扎入学生日常生活的土壤。
在反思与实践中,欧阳汇林老师也完成了自身角色的蜕变。她不再是高高在上的“监督者”,而是与学生并肩前行的“伙伴”。课间的一句闲聊“最近觉得哪类题目比较难”替代了冰冷的分数质问。当学生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时,她甚至会分享自己应对焦虑的经历。当她卸下“师道尊严”的铠甲,以真诚换真诚,学生们也向她敞开了心扉:主动分析错题,兴奋地分享解题新思路……这种双向奔赴的信任与互动,不仅为学生撑起了一片减压的天空,也让欧阳汇林老师在七月收获了学生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硕果。她深刻领悟到,教育的真谛,不在于塑造完美的分数,而在于呵护心灵,共同成长。
未来的路依然漫长,但回望身后,是前辈扶持、同伴携手的坚实背影;展望前方,是一届届少年渴求通过语文阅读世界的清澈目光。欧阳汇林老师心中充满踏实的力量。因为她比任何时候都更确信:教育最美的图景,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光芒万丈,而是一群灵魂互相点燃、彼此照亮,共同在春风里,种下一颗颗名为“语文”、名为“成长”的希望之种,静待其枝繁叶茂,绿树成荫。
|